最近社群掀起一波超可愛的熱潮:只要上傳照片,AI 就能把你變成吉卜力動畫裡的角色模樣,彷彿穿越進了《神隱少女》或《龍貓》的世界 🌱🎐
但看著大家玩得開心的同時,我心裡卻浮現一個專業設計師無法忽視的問號:
🧠「這些看起來像宮崎駿動畫的作品,真的都沒問題嗎?」
🎨 AI 能畫出吉卜力風,不代表你能隨便用
我們要先釐清一個概念:AI 能生成 ≠ 你可以自由發佈或商用。
這就像字體或音樂的使用邏輯:
🔹 微軟電腦內建了很多字體,讓我們打字做簡報都很方便,但這些字體多數「不包含商業授權」,若你拿來做 LOGO 或商品設計,就可能會被字體公司告。
🔹 音樂也是。你可以在串流平台聽歌,甚至下載音檔收藏,但只要你「公開播放」或「放進商業用的影片裡」,即使你付錢了,也可能觸法,因為你買的是「個人使用權」,不是「公開發佈權」。
所以,用 AI 畫出一張宮崎駿風格的圖也一樣:
📌 生成只是開始,怎麼用才是關鍵。
🧩 去中心化 vs 中心化平台的差別
讓我們來談談兩種常見的 AI 圖像生成平台差異:
✅ 去中心化平台(如 Stable Diffusion)
這類平台是開源的,沒人實際控管你生成了什麼。你可以下載模型,在本地訓練並使用,甚至 fine-tune 成你想要的風格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能做出很像米老鼠、吉卜力風的作品。
但重點來了👇
❗你雖然可以生成,但一旦公開發佈或商用,就可能觸犯著作權法。
平台不會管你,但法律會。
🚫 中心化平台(如 Midjourney、Adobe Firefly)
這類平台會審查你輸入的 prompt,有些甚至禁止你用某些關鍵字(如 Disney、Totoro 等),這是因為平台不想「讓你透過它們違法」,避免自己成為被告對象。
所以,如果你發現某些圖生不出來,不是你不會寫 prompt,而是平台有在「擋」。
🧙♂️ 吉卜力風=致敬還是抄襲?
這是一條模糊又危險的界線。
吉卜力畫風其實是一種「視覺語彙」,像是柔和手繪筆觸、飽和色彩、夢幻自然場景等,這類風格模仿目前還屬於灰色地帶。
但如果你生成的是:
- 有無臉男、龍貓等角色形象
- 明顯複製某個場景畫面
- 拿來印在商品上販售
那麼很可能就構成侵權了。
⚠️ 特別是商用時,一切都要非常小心,因為像吉卜力、迪士尼這類公司對於 IP 的保護極為嚴格。
💬 我的觀點:設計師要有創作責任感
身為設計人,我其實非常欣賞 AI 帶來的創意可能性,它的確解放了許多人的想像力與創作慾望。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事實:創作不是「看起來像作品」就等於「你的作品」。
如果只是一鍵生成,然後貼上水印說是「原創」,我認為這在道德上是說不過去的。但如果你經歷了大量調整、風格設計、後製修圖,甚至加入手繪元素,這就已經進入「人機協作」的創作範疇,我尊重這樣的努力。
🌟 重點從來不是你用不用 AI,而是你怎麼用、用到多深。
📎 結語:從吉卜力熱潮,看見 AI 創作的責任
這波吉卜力風潮是一個完美的提醒。
✔️ 它讓我們看到 AI 藝術的無限可能✔️ 也提醒我們:越便利的工具,越需要創作者的自覺
AI 不是法外之地,只是界線變得模糊了。
✨ 保留創作的熱情,也保留對他人作品的尊重,這才是站在未來浪頭上的設計人該有的態度。
📌 你有試過把自己變成吉卜力角色嗎?歡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!
(以上內容為 Just Draw Studio 設計專欄 |文/JD)